山科大教字〔2001〕84号
为严格教学管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防止各类教学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和环境,增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事故的分类
依据教学及其管理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将教学事故分为如下四类。
A、课堂教学事故;
B、实践教学事故;
C、考试与成绩管理事故;
D、教学管理与教学保障事故。
(教学事故分类详见附件)
二、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
根据已发生教学事故的情节轻重、责任人的态度以及事故对教学秩序与质量以及对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可把事故分为以下三级并作出相应处理。
(一)级别及相应处理
Ⅰ级——重大教学事故,对责任人降级使用一年并调离本工作岗位。
Ⅱ级——严重教学事故,对责任人降级使用半年。
Ⅲ级——一般教学事故,对责任人进行全校通报批评,一年度不得参加评优。
(二)认定
教学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人或发现人、知情人应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所在院(系)、部和教务处或研究生处,事故责任人应写出书面事故情况汇报。由事故责任人所在单位进行查实,填写《教学事故认定处理意见表》,依据本办法对责任人事故级别提出初步认定意见,教务处或研究生处调查后予以核定。
教学事故必须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应具体到一人或多人,不得以部门集体名义替代。责任人部门负责人或管理人员故意隐瞒事故或拖延不报者,列为事故连带责任人。
(三)处理
Ⅰ、Ⅱ级教学事故,由责任人所在院(系)、部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教务处或研究生处核定后,会同人事处进行处理,并报校领导审批。
III级教学事故,由责任人所在院(系)、部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教务处或研究生处核定后进行通报批评,并报人事处备案。
凡因教学事故造成学校经济财产损失的,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教学事故发生较多的单位,不得参加本年度先进集体的评选,单位领导承担相应的失察责任。
三、本办法适应于全校各校区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教学活动。普通本、专科生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具体负责处理,研究生教学事故由研究生处具体负责处理,并对本办法进行解释。
四、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课堂教学类(A)
序号
事故
A1
在讲课中传播违犯国家政策、法律的内容
A2
擅自变动上课时间或停课出差
A3
擅自请人代课
A4
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5分钟以上
A5
无故缺课、停课
A6
请假或办理了调课手续但未及时转告学生
A7
教师着背心或拖鞋上课(必须换鞋场所例外)
A8
舍弃或未按计划完成学期课程内容1/4以上
A9
贬损、侮辱或无故刁难学生造成影响
A10
在规定时间内,任课教师未制定出授课计划
A11
上课时BP机或手机未关而发出讯号声响的
A12
按计划应有作业的课程整个学期中未布置作业,或布置作业次数太少,或对学生作业不批改、不检查
A13
遗失一个教学班中5本以上学生作业
A14
其它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事故
二、实践教学类(B)
序号
事故
B1
实验课前准备不认真,影响实验正常进行
B2
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准备不充分,影响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指导、检查不力,致使学生发生较严重的错误
B3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不按规定时间进行指导和辅导达1/3以上者
B4
实习不按大纲规定和实习计划进行,改变实习进度或影响学生实习
B5
因指导教师对有关规定未作说明,在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中,致使学生出现违纪事件
B6
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时,纵容学生伪造数据、弄虚作假等
B7
其它与实践教学相关的事故
三、考试与成绩管理类(C)
序号
事故
C1
因试卷短缺及其他工作未准备好或主考教师未到致使考试推迟进行
C2
试题严重出错或错发试卷致使考试无法进行
C3
监考教师迟到、早退、无故擅离考场
C4
未按规定清理考场、监考时看书、看报或做其它与监考无关的事
C5
未认真查验证件,以致未带有效证件的学生参加考试,或出现替考现象
C6
监考教师无故缺席
C7
考毕收回试卷数与参加考试人数不相符
C8
教师在考前有意泄露考试内容
C9
考试后教师无故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学生成绩
C10
教师评卷徇私舞弊,提高或压低学生考试成绩
C11
成绩经手人徇私舞弊更改学生成绩
C12
未通知或通知不及时,导致应补考学生未能参加正常补考
C13
其它与考试或成绩管理相关的事故
四、教学管理与教学保障类(D)
序号
事故
D1
应开课程未排入课表或错排,影响正常教学
D2
因通知不及时造成教师或学生未到,致使一方空等
D3
因放假或临时性安排全校性活动,通知及调度不利,致使教学秩序混乱
D4
本、专科学生请假一周以上不报教务处备案
D5
因工作失误使学生开课后一周内尚未得到教材
D6
向学生派购书刊、资料
D7
教学设备挪作他用影响教学
D8
未经教务处同意占用教学场所
D9
采购伪劣教学用品严重影响教学
D10
教学用品采购、供应准备不及时影响教学
D11
已到上课时间值班人员尚未打开教室
D12
因教务管理人员失误,造成意外情况影响教学
D13
其它与教学管理或保障相关的事故